或相濡以沫,或不忘于江湖

 烟台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推荐HR必读

或相濡以沫,或不忘于江湖

《渝商》周刊独家刊发吴亚军撰文,回忆与原龙湖人力资源总监老房的往事

  今年40岁的房晟陶,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工程学士学位,2002年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加入龙湖地产前,房晟陶曾任职于宝洁(广州)有限公司,并创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上海拓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4年,房晟陶担任龙湖顾问,2005年正式加盟龙湖,在龙湖从区域公司扩张为全国性集团的过程中,房晟陶全程主导了龙湖的人员、组织、文化体系的变革,并为龙湖下一阶段的全国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房晟陶,龙湖人称“老房”,其实年龄并不大,今年刚四十。但他于龙湖,当得一个“老”字。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他对龙湖和龙湖人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是对过去和今天,还有明天。

  初识老房

  2004年,第一次在重庆见老房,是作为龙湖聘请的人力资源顾问。他给我的印象,第一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思想深度,第二是专业,第三是直率而诚恳。

  我当时正苦于两件事:一是龙湖想谋求全国化,但我没有管理一个大组织的能力和经验,在发展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是两眼一抹黑,我很害怕因自己的无知绊倒自己和公司。其次,是我对把龙湖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有自己的理想和概念方案,但并没有“施工图”。我的理想既有对帮助个人发展、释放能量的诉求,又有对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龙湖作为组织长期来看,如何产生更多正面作用、减少负面作用,也就是多做好产品和服务,出好人、能人;少出劣质产品和服务,少出坏人、庸人,不能成为社会的负面能量。即“多立功”、“少做孽”。

  这既是龙湖的使命,但也是我的苦恼。这项艰巨的大工程,是要以许多优秀有能力、但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加盟和支撑来完成的。当时龙湖只有一百来人,在重庆玩几个项目都很累,内外部不断有人质疑:龙湖不就是个开发商吗?别人也用别的方法挣了很多钱,龙湖干吗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我也无法想象这个公司如何才能变成一个有着上万人,二、三十个城市公司的大集团。

  人,没有理想会死;但有理想却没有能力,会死得更快、更难看。我很害怕。

  老房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

  他的思想,令我深感“吾道不孤”;他的专业,可以帮助龙湖发展;他的直率和诚恳,可以矫正我作为“老板”与生俱来的“灯下黑”式的思考和决策、自以为是导致的无知、成功者的骄傲和懈怠。

  老房出手

  2004年,老房在公司调查一圈后,觉得龙湖有几点比较优秀:有理想,爱干活,爱操心,关注细节,对好产品有追求,乐于服务也善于服务,重视人的价值与发展,文化中有相互信任的因子。但公司的中层和部分高层的企图心不够,对全国化发展没有形成上下共识;虽注重过程、能控制品质,但结果导向不强,管理人员系统思考能力不强,管理技能不够,人力资源未成体系。

  他向我反馈后,我深以为然。所以立即着手为龙湖搭建人力资源体系,如岗位描述、红绿灯图、招聘方案及工具、招聘技能培训、“仕官生”体系。龙湖1997年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手册,以后每年都有改版。老房在2004年做了较大幅度刷新,如原来公司使命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影响他人的行为”,改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影响他人的行为,在此过程中成为卓越的公司,并创造机会”。讨论中,他对“卓越”有憧憬,我对“创造机会”更在意。

  他的到来,使我脑子里许多模糊的认识如铜版画的蚀刻更加清晰。因为有同道,我增加了前行的胆气!

  员工对老房的欣赏和认同也令我感动。龙湖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公司,老员工们认真接受老房的各种培训,严格填写老房拟定的面试官应填的各种表格。大家愿意与他聊天,欣喜于自己总有收获,有员工说:看老房与我年纪相若,但思想的深刻却令人佩服甚至嫉妒啊!邵明晓甚至说“老房在龙湖,就像军中的牧师”。

  没有老房,龙湖团队的气质不会有如此的升华,没有这样的员工,老房的专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也不能落地开花。

老房与我

  老房于我,既是人力资源及组织发展的专业导师,也是战略发展的支撑和响应者,还是我“丑陋”人性的镜子和性格缺陷、能力缺陷的矫正器。

    2005年,公司高层对于龙湖是做“西南王”,还是先做北京、再企图全国有着重大分歧时,老房是我“进北京”战略布局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他说,“进北京”对龙湖发展成为一个全国化的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与其只在重庆、成都做十来个项目,不如把十来个项目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这样,公司在资本市场价值要大得多。他因此主动提出在外招聘北京公司总经理,并于2006年为帮助外来空降高管存活而加入公司。此前,我从未与老房详聊过,但他对行业竞争和战略的领悟力却令我十分吃惊。

  邵明晓“空降”北京不久,因一点小事与我产生争执,我因此觉得这人既唐突,又品质不高,便一气之下将他赶走。晚上与老房通话,我还觉得自己挺有理的,老房大吃一惊,立即回京,听完我和邵明晓的陈述后,老房对我说:“一、你们俩肯定话赶话顶上牛了,有误会;二、你作为一个老板,学习与职业经理人相处,这是你的功课。”老房的话,尤其是第二点深深触动了我,我静下心来听他分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乖乖去给邵明晓道歉。老邵也是个坦率的人,痛快答应回来,我们又和好了。

  还有一次,有一位副总反映他的下属疑似有道德品质问题,我与老邵听了很气愤,就表达意见:“若真查实,就不能留,立刻开掉”,随后外出办事。等我回到办公室,老房气急败坏的将我和邵总大批一通。我乍听有点晕,后来才明白,有人迅速“领悟领导意图”,准备未经核实就把人立即开掉,幸亏人力资源的员工判断此事有问题,向老房“告状”,才把这事拦下来。我说:“我没让立刻把人开掉呀。”老房说:“你那种愤怒表态会给人一种‘灭此朝食’的感觉。”他还要求我要警惕自己,“一个组织会因为你的身份放大你的‘恶’”。这件事给我最深刻的教训就是“组织里最容易受伤害的是普通员工,领导的决策不当或政策偏差,甚至一点点好恶的表示,进而甚至是一点点沟通不到位,都会产生后果”。

  多年来,老房总在我耳边叨叨:“要有敬畏”、“要敬天爱人”、“人性都有丑陋的一面,越是高层越不例外”、“男人五十五、女人五十变反动”等等。我有时当耳旁风,觉得他夸大、极端了。但经历过一些事以后,他的话总在我脑子里浮现、发酵,让我总有醒悟和心得。

  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何其幸也!

  立体老房

  老房在我脑海里,最鲜活的场景有许多。他在台上讲演时一贯的开场白:我姓房,房地产的房……;他翻着白眼唱《忐忑》;他换个圆框眼镜,笑起来像个日本翻译官;他愤怒的冲我咆哮;他自己搞了个最新研究,要发布前那种得意和神秘劲儿;他上课,有人玩手机不认真听讲时,他的无奈;我说他“欺软怕硬”,尽把我这样的粉丝压制住,对那些不买他帐的人束手无策时,他嘿嘿直笑。

  他拖着个行李箱,全年飞行100次以上,或忙于招聘,或忙于为员工讲课;在分配股票和奖金时,他总是把自己压低,我要加上去,他却不允许;我总劝他理财,他总说:“钱够用了,多了不是啥好事”。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书生本色,忠诚友谊,淡泊名利!

  这五句话,想来老房是当得的。

  永不相忘

  老房加入龙湖时,就与我谈过他的人生梦想:他有一天会离开龙湖,回到学校念书,甚至去研究宗教,或去写书,或去教书。我理智上很支持这种说法,但情感上不愿意割舍,虽然也表示赞同,但当时想:这一天还早着呢。

  去年当老房说,他是时候离开龙湖时,我既觉得老房是对的,但又感到无奈和伤痛,因为我们早已不是同事多年的关系了。他在龙湖一百多人时来到公司,如今龙湖已有七千人了,他付出的太多。在困难和艰险中,他与我们心心相印,共进共退。尤其是对我个人来说,我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他的影响和支持。龙湖人,包括我,心理上、情感上、专业上对他都十分依赖。

  对我个人来说,我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他的影响和支持。他对龙湖和龙湖人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是对过去和今天,还有明天。

  ———吴亚军

  你作为一个老板,学习与职业经理人相处,这是你的功课。

  ———房晟陶

房晟陶:缔造龙湖完美梯队

  2004年,渝商吴亚军的龙湖地产,年销售收入仅有区区6亿元,团队不过区区100多人。2012年,在全国近20个城市快速布局扩张的龙湖,已成为市值800亿港币的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做到了近400亿,而员工团队更是成长超过7000人。

    “或相濡以沫,或不忘于江湖”,这是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亲自撰写的一篇关于龙湖前任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的文章,也是最近在微博上热门的长贴之一。

  这篇源于龙湖地产员工内部论坛的文章不仅回忆了房晟陶之于龙湖的重要角色,也清晰的勾勒出龙湖地产的壮大的脉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文章发表后,被节选转发到微博,更被地产行业人士奉为企业管理学习帖。

  据了解,房晟陶是龙湖地产管理层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龙湖员工眼中,他是一名具有独立思想和学者气质的管理者。

  有业内人士曾指出,龙湖上市以来,以深度机构化为导向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目前已建立起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业务分工明确的高管团队,这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而这一功臣非房晟陶莫属。

  今年5月,跟随吴亚军多年的房晟陶提出辞职。根据当时的龙湖地产的公告表述,由于希望投入更多时间关注家庭生活和个人学习,房晟陶将不再继任公司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及首席人力资源官(CHO),转任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顾问,该任命于2012516日起生效。

上一个:

下一个: 你OUT了吗?看谷歌如何用数据分析重新定义HR